书斋

你匆匆一瞥的故事,是他的整个人生

原创:创 2015-08-28 故人未来 活着
 
生命的坚韧总是超乎我们的想象。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活的比我更为艰难,但我依然愿意称他们为生活而不是生存。
 
这是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句话,我很喜欢,也是我很多次看完《活着》之后的感觉。在这个时代里,有太多的人真实努力地生活着,也许平淡,也许艰难,也许卑微。我们在火车上,在街头,在地铁路过的每一张漠然的欢笑的悲伤的面庞里,都有一个丰盛的故事。这是每一个人活着的巨大力量,这也是《活着》展现出的动人之处,你在一张张图片里阅读不一样的生命。
 
我经常看《活着》,尽管很多的时候它是沉重的。我看到漂泊他乡的年轻人,看到孤独的孩子,看到濒临消失的村庄,当然也看到阳光下无忧的婴儿,暮年里陪伴的夫妻。沉重的故事给你思考,思考你自己的生活和未来,明亮的故事给你希望,告诉你这个世界的爱与温暖。生命的厚度并不源自于信息的总量,而源自于思想的积淀。
 

我一直觉得《活着》里时代的印记如此清晰,读完这一本《活着》,几乎可以一窥当今的中国,那些你知道的和你不知道的现在。这是飞速发展的时代,这个时代里有各种光怪陆离与消失没落。《活着》讲述了很多特殊的个体,也讲述了数代群体。它关注着时代中的大主流,比如留守儿童和高考,它也关注着边缘,比如年幼的母亲和归隐终南山的摄影家。在《活着》里可以看到无数种生活,它们都是这个纷繁社会的投影。

 

我喜欢《活着》也源自于它的客观。尽管一个信息的传递必然有态度,绝对客观是不存在的,但是《活着》的态度冷静而大气,没有用主流的价值观绑架阅读者的观点,你可以在阅读之后思考然后选择,这样留有余地的态度无疑是另一种客观。

 

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,每天的新闻捧到你面前都能够看上一个月,微博和朋友圈可以刷上两个小时,养生知识心灵鸡汤都给你一种你在阅读世界的错觉,然而你阅读的不过是你身边的小情绪。

在《活着》里,阅读浮生百态便知道一个人的人生是多么单薄。在生活随着时间纵向发展的同时,也可以横向去看看,看看此刻的中国还在发生着什么,看看此刻的其他人在做着什么。于是知道,世界不是眼前的三分地,明天的期末考试后天的汇报只是这个世界微渺的一部分。

 

我知道有人把一生给了西部的教育,有人活得如此艰难又努力,有人失去孩子,有人面临死亡。我不能做到的事情,不曾经历的故事,的确有生命在证明它的存在,就好像我路过无数人的人生。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http://news.qq.com/zt2015/5years/index.htm

 

 
暂无评论
    网站首页,Fiona Design,

    网站首页-Fiona Design

    网站首页,Fiona Design